|
本網(wǎng)訊(記者 楊裕周 李湉 楊秀遠)9月1日,縣實驗幼兒園以“非遺文化”為核心,開展了別開生面的“開學第一課”。苗繡、扎染、銀飾制作、泥塑、滾龍等特色課程依次展開,孩子們在苗家坊、扎染區(qū)、泥工區(qū)、表演區(qū)盡情體驗,在歡聲笑語中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
在苗家坊,小朋友們先在白布上自由繪出圖案,有的畫出花草、有的畫出小動物,再自己挑選繡線的顏色,一針一線地繡出屬于自己的作品;扎染區(qū)則以紙扎為主,孩子們熟練地折疊、打結、染色,紙面在小手的翻轉間變幻出層層紋理與色彩,舒展開來時一張張絢麗的花樣讓人眼前一亮;泥工區(qū)的孩子們手上沾滿了泥巴,有的捏出小牛小羊,有的擺弄成小碗小壺,桌面上一派熱鬧而天真的創(chuàng)作景象;表演區(qū)最是熱鬧,滾龍鼓點聲鏗鏘激昂,孩子們分成小組齊心協(xié)力舞動龍身,紅黃相間的長龍在操場上盤旋騰挪,龍頭昂首,龍身翻飛,歡呼聲、鼓點聲與孩子的笑聲交織在一起,熱烈而喜慶。
據(jù)相關負責的老師介紹,這些體驗課的基本內容,早在中班階段的課堂上孩子們就已接觸過,如今再度參與,他們顯得更加自信和從容。
“今天在苗繡坊,我繡了一個小粽子。我一開始還不太會,慢慢地就學會了?!贝笠话嗟膶W生馮奕晨開心地說。
據(jù)縣實驗幼兒園園長鐘靜介紹:本學期的開學第一課,我們以非遺文化為核心,讓傳統(tǒng)文化變得可觸可感,希望通過這些體驗,讓孩子從小親近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心里種下文化認同與自信的種子,助力每一位孩子在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下,更全面、更快樂的成長。
本次的開學第一課是“以幼為本,和合共生”的辦園理念與“和合教育促發(fā)展,傳統(tǒng)文化潤童心”的課程理念融合的產物,將“非遺文化”這一宏大的概念拆解細化,從兒童立場出發(fā),讓孩子在親身體驗中感受非遺文化,使其化作孩子們可觸、可玩、可感的成長體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