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我們沿著蜿蜒曲折的公路,朝著心之所向的瓦窯進發(fā)。瓦窯,這個松桃的地名,已然成為苗族花鼓的象征?!巴吒G”一詞涵蓋寬泛,在撤區(qū)并鄉(xiāng)之前,它曾是一個小鄉(xiāng),并入正大鄉(xiāng)(現(xiàn)正大鎮(zhèn))后,又變回了原本的自然村寨名。如今,承載著瓦窯記憶的,往小了說是瓦窯民族完小,往大了講便是瓦窯苗族花鼓。在這片充滿傳奇色彩的瓦窯土地上,龍志平是眾多創(chuàng)造者與記錄者中的一員。
龍志平,懷揣著夢想,苗族花鼓與音樂早已深深烙印在他的記憶深處,融入他的血脈之中。
二
龍志平的父親龍鳳安,既是一位技藝精湛的木匠,更是瓦窯一帶遠近聞名的制鼓師。他制作的花鼓,工藝精細,音色空靈,且經(jīng)久耐用。龍志平家中兄弟六人,在勤勞的父母啟蒙與悉心培養(yǎng)下,一家二十多口人皆精通花鼓技藝,堪稱瓦窯片區(qū)名副其實的花鼓世家。上世紀60年代,龍志平的大哥編創(chuàng)的花鼓舞套路《螃蟹鼓》,已然成為經(jīng)典。龍志平大哥的大女兒龍秀珍,更是一位出色的苗族鼓師,也是貴州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瓦窯四面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龍志平出生于苗寨,自幼聽著苗歌入眠,打著花鼓長大。濃郁的苗族文化,如肥沃的土壤,滋養(yǎng)著他的藝術天分,引領他踏上充滿希望的人生道路。
三
“在我一歲半那年,有一天,父親正在制作花鼓,我在他的木馬旁蹣跚學步。父親正鋸著木料,我突然伸手朝鋸齒摸去,父親來不及停下,我的右手中指被鋸掉了一節(jié)。父親滿心后怕,心疼得落下淚來。那截掉下來的手指,父親一直舍不得丟棄,珍藏了許久。那面鼓做好后,母親安慰我說,打它,打它。小孩子受了委屈,大人通常都會這樣哄。父親特意為我削了一對小鼓棒,此后,我便天天拿著它敲這面鼓,以此發(fā)泄心中的不滿。小時候,我對花鼓是心懷怨恨的,就因為它,我失去了中指。后來讀書了,我對花鼓有了全新的認識,它是苗寨的瑰寶,是民族的靈魂。正是它,讓我們收獲快樂,讓我們充滿自信。在那個年代,走親戚要討鼓,趕場要攔鼓,只要身懷花鼓舞技藝,無論走到哪里都無所畏懼。年少的我,已然學會了許多花鼓套路,像梳頭鼓、玩年鼓、踩山鼓等等。此時,兒時的傷痛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心中銘記的,是對花鼓滿滿的鄉(xiāng)愁。”
“當年父親做好這面鼓后,舍不得賣掉,專門留給我打鼓解氣。每當我感到委屈或者不開心時,總會拿起鼓棒敲上一陣。久而久之,我與花鼓結下了不解之緣,它在我心中生根發(fā)芽?!?/span>
聽寨中的長輩講述,龍志平在讀小學時,便對音樂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他常常召集小伙伴,在生產(chǎn)隊碼成三角形的板子堆上,或是草垛邊,唱起《東方紅》《瀏陽河》《大海航行靠舵手》等革命歌曲。那稚嫩的歌聲中,龍志平的聲音最為洪亮、動聽,也最具韻味。
“生于斯,長于斯。一生的邂逅,讓我欲罷不能。我對花鼓從恨到愛,愿用畢生精力守護它,用一對對鼓棒演繹它,用深刻文字記載它,用原生音樂歌頌它?!饼堉酒匠0堰@句話掛在嘴邊,花鼓已然成為他的初心與使命。
四
在瓦窯附中,龍志平第一次接觸到音樂書籍,第一次看到音樂簡譜,就此打開了他的音樂視野。當時學校因缺乏音樂老師,并未開設音樂課,可簡譜卻如同神秘的“武功秘籍”,深深吸引著朝氣蓬勃的龍志平,他一頭扎進這個全新的世界,盡情享受音樂的滋養(yǎng)。即便沒有老師指導,他也能從自己熟悉的歌曲中去認識簡譜。漸漸地,他掌握了音高、節(jié)拍、附點音符、休止符、強弱音等簡譜知識。經(jīng)過長期不懈的努力,他終于能夠看著樂譜唱出歌曲。
1980年,龍志平從瓦窯附中考入松桃民族中學。課余時間,教室里常常傳出他悠揚的口琴聲,他也成為班上的文藝骨干。那時,松桃大十字新建了一座高大的百貨大樓,龍志平成了百貨大樓口琴專柜的常客。他節(jié)省下一個星期的菜錢,下定決心買了一把口琴,吹奏起來十分動聽。他常常用這把口琴吹奏《北國之春》《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大海啊故鄉(xiāng)》等歌曲,深受同學們的喜愛與崇拜。
1983年,龍志平考入銅仁師范專科學校,成為塘邊苗寨的第一位大學生。上學那天,他的父親特意步行十多里山路,到臘爾山集市買了6只鴨子,請族人前來慶賀。這不僅是一個家族的榮耀,更是整個村寨的驕傲。由于對音樂的癡迷,龍志平在大學期間同樣是班上的文藝骨干,他經(jīng)常組織文藝活動,參加合唱團,還堅持向音樂老師虛心請教,音樂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大學三年,是龍志平音樂水平飛速提高的黃金時期。從此,他踏上了將苗族花鼓與現(xiàn)代音樂舞蹈相融合的道路。
五
大學畢業(yè)后,龍志平被分配到松桃盤信民族中學擔任政治教師。
在課堂上,龍志平寓教于樂,他獨特的授課方式深受學生歡迎,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將音樂引入課堂,用半節(jié)課的時間講授知識,剩余時間則教學生唱歌,以此活躍課堂氣氛,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
當時盤信民族中學的藝術氛圍濃厚,成立了各類學習興趣小組,龍志平忙得不可開交。他擔任音樂兼苗族花鼓興趣小組的指導教師,組建了盤信民族中學花鼓隊,每年都會到瓦窯片區(qū)招收花鼓特長生,開創(chuàng)了盤信民族中學花鼓進校園的先河。
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后,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優(yōu)秀女人,龍志平也不例外。出生于60年代的他,打鼓、唱歌是最大的樂趣。他的愛情,源于一場攔路鼓。
上世紀80年代正月的一個趕場天,臘爾山熱鬧非凡。龍志平與同伴們抬著鼓去路上攔鼓。遠遠地,同伴們看到兩個姑娘走來,便準備上前攔鼓。待走近一看,發(fā)現(xiàn)是漢族姑娘。一般來說,漢族姑娘不太會打鼓,龍志平便對同伴們說:“她們不會打的,讓她們過去吧?!笨苫锇閭儓猿忠獢r下來試試。兩個姑娘既不會打鼓也不會唱歌,急得滿臉通紅,又不敢生氣。龍志平看清其中一個是他初中同學秦梅英,便叫伙伴們放行。后來,經(jīng)人介紹相親見面時,兩人都驚訝不已,幾乎同時說道:“原來是你!”
秦梅英說:“那天多虧了你,不然我們都不知道該怎么辦。”接著又問,“你鼓打得這么好,能教我嗎?”聽到這話,龍志平心里明白,愛情的種子已經(jīng)種下。隨著咚咚的鼓聲,甜蜜的愛情敲響了他們一生的幸福樂章。結婚后,他們有了愛情的結晶,兒子龍秀琦從重慶大學畢業(yè)后,在貴陽市息烽縣一中任教,也會打兩套苗族花鼓。他們夫妻相互學習、相互關愛,家庭和睦,事業(yè)有成,成為人人稱贊的美滿姻緣。
前些天,龍志平在微信上給我發(fā)了這樣一段話:以鼓會友抒情懷,鼓綢連著哥和妹。沒想到,這一攔,竟攔來了心儀的終身伴侶。這一攔,竟締結了一段美滿姻緣。今年癸卯之年,是我的本命年,也是我們結婚33周年。33年如白駒過隙,我們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路走來。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歌,刻骨銘心的鼓,歌唱生活,鼓舞人生,共同憧憬幸福生活的詩與遠方。
我想,這便是佳人才子的愛情,是幸福美滿婚姻的生動寫照。
盤信民族中學是龍志平追逐夢想的起點。在那里的歲月,他如蓬勃生長的草木,似絢爛綻放的夏花。因為教育,因為音樂,因為苗族花鼓,因為藝術,他意氣風發(fā),奮勇前行。
六
1996年,龍志平調(diào)離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民族中學,先后在縣政府辦、縣農(nóng)辦等單位任職,2003年調(diào)入縣文體廣電旅游局。從這一刻起,他的音樂才華得以充分展現(xiàn),創(chuàng)作激情如火山噴發(fā),音樂作品接連問世。2005年,在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松桃賽區(qū)選拔賽上,龍志平作詞、麻光中作曲的《花鼓歡歌》榮獲十大金曲稱號;2010年,他作詞作曲的花鼓廣場舞音樂《鼓鬧松江》榮獲貴州省第二屆群眾廣場舞大賽二等獎;2013年,他作詞作曲的《酒鼓情歌》榮獲2014年度銅仁十佳音樂作品稱號;2015年,他作詞作曲的敬酒歌《酥丫丫》填補了松桃沒有敬酒歌的空白;2022年,他與吳成輝共同作曲、自己作詞的松桃特色廣場舞音樂《汝歲歲》在松桃地區(qū)和網(wǎng)絡上廣泛傳播。
“……其實我一直致力于將音樂與苗族花鼓融合,追求藝術的至高境界。2005年,我為‘多彩貴州’歌唱大賽松桃賽區(qū)作詞的《花鼓歡歌》:苗家鼓韻好神奇,四面花鼓人人會,綿果(苗語,老人)上陣顯身手,綿壤技藝更超群……這是我的音樂處女作,也是我們縣的第一首花鼓原創(chuàng)歌曲。”《花鼓歡歌》榮獲松桃歌唱大賽十大金曲稱號,此后,這首歌成為許多松桃青年歌手鐘愛的參賽曲目。
“時隔11年,松桃縣慶60周年大型文藝演出,總導演從眾多松桃原創(chuàng)歌曲中選中《花鼓歡歌》,由瓦窯當?shù)厍嗄旮枋謼畈钋檠莩?,震撼全場。《花鼓歡歌》之所以擁有如此強大的藝術生命力,就在于它獨具特色,貼近生活?!?/span>
“2013年,瓦窯清水村青年歌手吳金鵬在《星光大道》銅仁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導演讓他準備一首具有本地特色的原創(chuàng)歌曲,以便在《星光大道》上演唱。吳金鵬找了幾首,導演都不滿意。最后他找到我,希望我能為他創(chuàng)作一首參賽歌曲。雖說此前我們并不相識,但作為家鄉(xiāng)人,我欣然應允?;藘蓚€晚上,我聯(lián)想到米酒的香甜、花鼓的酣暢,以及鼓哥鼓妹的熱情似火,作詞作曲的《酒鼓情歌》便應運而生。我把吳金鵬請到家中,花了整整一天時間,向他講述歌詞里的花鼓元素,以及這首歌熱烈、跳躍的風格和輕快抒情的曲調(diào)。‘一棒花鼓酒一碗,敞開胸懷任它醉……’吳金鵬對這首歌喜愛至極,導演也十分滿意??上?,由于種種原因,吳金鵬未能前往北京參賽。不過,這首歌在松桃廣泛傳唱,2014年,獲評銅仁市龍志平‘十佳音樂作品’。在銅仁市第五屆旅發(fā)大會(松桃)大型文藝演出上,導演也選用了這首歌,由正大苗王城青年歌手吳志勇演唱?!?/span>
2015年,龍志平前往貴州省民族歌舞團,找一位音樂制作人錄制敬酒歌《酥丫丫》,這首歌是他專門為攔鼓敬酒創(chuàng)作的,填補了松桃沒有敬酒歌的空白?!跋铲o鬧喜叫喳喳,貴客來到我的家,阿妹舉起當當酒,入鄉(xiāng)隨俗莫推拉……”
龍志平談興正濃,滔滔不絕,讓我們深切感受到一位追求藝術之人已然達到忘我的境界。
七
2007年,瓦窯花鼓舞參加第一屆“黃果樹杯”多彩貴州舞蹈大賽,榮獲省決賽優(yōu)秀獎。兩年后,受銅仁地委宣傳部委派,松桃花鼓舞再次出征2009多彩貴州舞蹈大賽,龍志平擔任領隊和編導。他絞盡腦汁,精心構思各種花鼓舞套路,以及套路動作間的排列組合,力求呈現(xiàn)出最完美的效果。
龍志平深入研究花鼓舞的歷史淵源和相關民間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一頭兇猛的牛形猛獸常常闖入苗族村寨,傷害人畜。寨老召集年輕勇士與猛獸展開殊死搏斗,英雄巴果挺身而出,沖鋒在前,與猛獸舍命相搏,最終將猛獸殺死,自己卻英勇犧牲。苗民痛恨猛獸,懷念巴果,便剝下獸皮,蓋在一根空心木樁上,用木棒奮力敲擊,以此發(fā)泄對猛獸的仇恨和對英雄的思念。此后,每逢巴果的祭日,苗民都會前去敲打獸皮。
久而久之,隨著獸皮變干,敲打時發(fā)出咚咚的悅耳聲響。能歌善舞的苗族人民,在敲打時配上各種動作,讓人心情愉悅,暢快淋漓。這種敲擊動作歷經(jīng)歲月演變,逐漸發(fā)展成如今的花鼓舞,這便是苗族花鼓舞的起源。
這個民間傳說讓龍志平豁然開朗,民族文化的精髓令他激動萬分,這便是《鼓之源》節(jié)目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豆闹础愤M入艱苦的排練階段,演員全部來自縣文工團的年輕姑娘小伙,縣里還請來在省民族歌舞團工作的瓦窯籍龍云恩擔任編導,對舞蹈動作進行精心設計編排。
2009年7月31日,《鼓之源》赴銅仁參加多彩貴州舞蹈大賽銅仁地區(qū)選拔賽,榮獲原生態(tài)舞蹈類一等獎。8月21日至23日,赴貴陽參加多彩貴州舞蹈大賽全省總預賽,獲得原生態(tài)第五名。
后來,《鼓之源》得到貴州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的青睞,被選中代表貴州出征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民間鼓舞鼓樂大賽。
“嗚……嗚……嗚……”隨著寨老吹奏出的一陣激昂悠遠的牛角聲,《鼓之源》拉開帷幕。一頭張牙舞爪的牛形猛獸登場,披著蓑衣、穿著草鞋的勇士們與之展開激烈搏斗。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渾厚有力的鼓聲在一旁助威。猛獸被殺死,巴果也壯烈犧牲,節(jié)目進入神秘的祭祀環(huán)節(jié)。隨后,優(yōu)美歡快的花鼓敲響,5個高架指揮鼓一字排開,穩(wěn)住全場節(jié)奏。一個巨型四面鼓和兩個長鼓不斷變換位置,演員們也不斷流動變化。最后,在一字排開的滾腰鼓中收鼓亮相,完美謝幕。
演員們?nèi)褙炞?,表演行云流水,將悠久的傳說故事演繹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激情四溢、婉轉流暢的苗族花鼓舞深深吸引了觀眾,臺下掌聲雷動,經(jīng)久不息。
經(jīng)過激烈比拼,貴州松桃的《鼓之源》、新疆龜茲的《慶豐收》、河南開封的《開封盤鼓舞》、云南德昂的《水鼓舞》、湖南花垣縣的《湘西苗族鼓舞》等8個節(jié)目榮獲“山花獎”。
《鼓之源》榮獲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這是繼赫章縣《彝族鈴鐺舞》之后,我省第二個獲得山花獎的節(jié)目,填補了銅仁民間文藝山花獎的空白,更是松桃舞蹈類作品有史以來獲得的最高獎項。
《鼓之源》的成功振奮人心,它是瓦窯花鼓的榮耀,是松桃的榮耀,是銅仁的榮耀,在貴州民族民間文化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龍志平為此付出諸多心血,功不可沒。
作者簡介:龍正舟,貴州松桃人,盤信鎮(zhèn)民族完小教師,貴州省作協(xié)會員,銅仁市作協(xié)理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