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我縣積極探索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融媒體中心、應急廣播中心“三心”融合的“松桃模式”,充分發(fā)揮中心、所、站三級聯(lián)動優(yōu)勢,緊密結合實際建設和群眾需求,大膽實踐、有效創(chuàng)新,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高質量發(fā)展,在扎根基層中服務基層、在服務群眾中引領群眾,凝聚起全社會同心同向、聚智聚力的磅礴力量。
為持續(xù)深入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擦亮“尚善苗鄉(xiāng)·文明同行”品牌,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特開設“文明實踐典型案例”專欄,分享我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好經驗、好做法。
理論宣講萬花筒
要點:松桃苗族自治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緊扣主題主線,緊跟融媒趨勢,緊貼群眾需求,創(chuàng)新開展“雙語”互補、“三堂”互融、“四+”互動、“五團”互促的“2345”理論宣講系列宣講活動,精心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理論宣講萬花筒,有效破解理論宣講領悟難、覆蓋難、共鳴難、融入難的問題。
松桃苗族自治縣扎實開展“雙語”互補、“三堂”互融、“四+”互動、“五團”互促的“2345”理論宣講系列活動,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雙語”互補,課堂多彩,因地制宜破解領悟難問題。選拔經驗豐富、理論扎實的苗族干部、教師和寨老,采取“苗族干部宣講、苗族文字翻譯、苗族語言闡釋、苗族山歌演繹”等豐富多彩的方式,靈活召開“苗漢雙語”宣講院壩會、堂屋會、火坑會,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理論方針政策送到苗族同胞的心坎里。
“三堂”互融,平臺多維,因勢利導破解覆蓋難問題。一是深層次打造“線下大講堂”,組織志愿者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現(xiàn)身說法。二是多形式優(yōu)化“空中大課堂”,用好縣鄉(xiāng)村三級聯(lián)動貫通的應急廣播體系,開通《每日新事》精品欄目,搭建政策宣傳、文明實踐、科普教育的便民渠道。三是全方位拓展“線上大學堂”。充分發(fā)揮媒體融合優(yōu)勢,開設“我為松桃獻一策”等8個專題專欄,累計播出音視頻2900余分鐘、刊發(fā)圖文稿件726條。
“四+”互動,情景多元,因人而異破解共鳴難問題。組建“理論專家+省黨代表”進廠區(qū)、“理論專家+道德模范”進社區(qū)、“理論專家+致富能手”進園區(qū)、“理論專家+名嘴解說”進景區(qū)4支理論宣講二人組,圍繞新型工業(yè)化、新型城鎮(zhèn)化、農業(yè)現(xiàn)代化、旅游產業(yè)化量身定制“主菜單”及“子菜單”,開展同臺交互式宣講,產生“1+1>2”的效果。
“五團”互促,形式多樣,因材施教破解融入難問題。一是領導干部組團示范,帶頭深入分管單位部門、聯(lián)系鄉(xiāng)鎮(zhèn)(街道)宣講1760余場,以“關鍵少數(shù)”帶動“絕大多數(shù)”。二是理論專家組團解讀,深入教育、衛(wèi)健、公安、交通等行業(yè)系統(tǒng)“送課”268場,讓黨的聲音輻射到更多崗位。三是“五老”人員組團引領,邀請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70后”、“80后”,走進中小學課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發(fā)揮余熱。四是志愿隊伍組團實踐,按照居所相鄰、行業(yè)相近、人崗相宜的原則,為群眾提供理論宣講、政策咨詢、送教上門等“點單”服務。五是文藝骨干組團送戲,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文藝巡演,把大政事、大理論、大政策融入歌詞、快板、舞蹈和小品當中,講好發(fā)展故事,凝聚奮進力量。(縣委宣傳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