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作為中華民族的重要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內(nèi)涵,自古以來, 形成了祭屈原、賽龍舟、插艾葉、吃粽子等習俗。黨員干部在傳承美好習俗的同時,更要弘揚端午節(jié)獨有的民族文化、家國情懷和愛國精神,過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端午。在此,一份“粽”情攻略望廣大黨員干部查收。
緬懷屈原,“粽”情于“不卑不屈,矢志不渝”的愛國情懷。“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屈原一心為楚國蒼生,一生忠君愛國,雖屢遭流放,卻始終以家國興亡和百姓疾苦為念,視死如歸,在汨羅江畔演繹的慷慨悲歌,穿越歲月長河,至今余音不絕。新時代的黨員干部要從“屈原精神”中汲取文化養(yǎng)分,不斷涵養(yǎng)“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家國情懷,立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志向,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牢記黨的教誨、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在血液中流淌。
百舸爭流,“粽”情于“團結(jié)拼搏,奮勇爭先”的龍舟精神。“競渡齊登舢板船,布標懸處捷爭先”。黨員干部鍛煉亦如“賽龍舟”,需團結(jié)協(xié)作、拼搏奮進、積極進取。要劃好新時代的“龍舟賽”,黨員干部必須練好內(nèi)功、善于作為、敢于擔當、不怕吃苦,敢接最“燙手的山芋”、敢挑“最難啃的骨頭”。要像敢打硬仗、勇挑重擔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像義無反顧站在最前線的醫(yī)務(wù)工作者......在黨和國家需要的關(guān)鍵時刻挺身而出,在新時代展現(xiàn)新作為,貢獻新力量。
輕聞艾葉,“粽”情于“一塵不染,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五月五日午,贈我一枝艾”。人們懸掛艾條于門上,用以避邪祈福。艾葉飄“廉”香,黨員干部手中要常抓一把“艾條”,據(jù)守紀律紅線,牢記清廉是福、貪欲是禍的道理,打好廉潔自律的底子,常照清正廉潔的“鏡子”,把好權(quán)力關(guān)、金錢關(guān)、美色關(guān),做到公私分明,做頭腦清醒的“明白人”。廉潔自律,才能永有“保護傘”,防微杜漸,才能永立“安全島”,吃一點、貪一點、卡一點、要一點,早晚毀在這一點,要時刻自重自省,嚴守紀法規(guī)矩,守住守牢拒腐防變防線。
細品粽子,“粽”情于“為民服務(wù),心系群眾”的不變初心。“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米中可摻肉類、板栗、紅棗、赤豆等,用箬葉包制而成,口味千變?nèi)f化。對黨員干部來說,“吃粽子”就是自我修煉的過程?!耙磺袨榱巳罕姡磺幸揽咳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黨員干部要自覺擔當重任,善當凝聚群眾的“吸鐵石”,多吃包著“群眾心頭事”的粽子。在一片片揭開粽葉時看到群眾不同“色彩”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積極與群眾同坐一條板凳,切實聽民聲、了民意、解民難,心系基層、心系群眾、心系民生,做好為民服務(wù)的“粽子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