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雙減”以來,我縣將非遺文化引進校園,豐富了學生課后服務內容,學生們也變成了一個個非遺傳承人。
“寨英滾龍”是松桃的一項民間文化藝術,2007年6月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1年被國家體育總局列入中華體育文化優(yōu)秀節(jié)慶項目,“舞滾龍”成為了學生們的一項重要體育社團活動。
5月10日,在寨英鎮(zhèn)完小,學生們跟隨著鼓點的節(jié)奏,舞著滾龍,現場熱鬧非凡。學生們把滾龍擺成各種各樣的造型,有“雙龍戲寶”、“盤龍”、“龍”字造型等。該校滾龍社團分為男生、女生兩組,每組23人,11人舞龍,1人耍寶,同時,舞龍的人員配備了一名替補隊友,輪流上場舞龍。
“我參加舞滾龍之后,身體得到了鍛煉,也讓我更有了充沛的精力去學習,我的成績提升了不少。在我和同學們一起舞滾龍的期間,大家都玩得很開心,我們的關系也越來越好?!闭㈡?zhèn)完小的王琦月開心地說。
一般而言,一條滾龍長48米,19個成年人可以舞動,為適應“滾龍文化進校園”,把滾龍的長度調整為26米,11名學生便可以舞動。同時,舞滾龍是一項體力活,學生從四年級開始正式參與“舞滾龍”,從了解滾龍文化常識,到練習扎馬步、訓練身體重心、學會如何用力,漸進式逐步學會“舞滾龍”。
“在我們的滾龍教學當中,首先對學生進行滾龍的體能訓練,帶他們參觀了滾龍的編扎技術,了解滾龍的歷史,接著,我們教他們握龍把、站姿,學習擺“龍”字造型?!闭㈡?zhèn)完小教師陸松平說。
同時,在寨英鎮(zhèn)落滿完小,學生們在操場上學習舞滾龍的招式及動作?!澳愕认挛椠堫^的時候舞成半圓形,二洞,送的時候直接送過來……”非遺傳承人謝明華耐心地指導著。
學生們練習舞滾龍動作的時候,累的氣喘吁吁,但大家樂在其中。四至六年級的學生在舞滾龍時,一至三年級的學生在旁邊觀看、學習,還為他們加油鼓掌。
“我每次看見大哥哥大姐姐舞滾龍的時候,我都非常興奮,幻想有一天,我四年級的時候能成為滾龍隊伍的一員,和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一起舞滾龍?!闭㈡?zhèn)落滿完小三年級的劉偉松,明年就可以加入舞龍隊伍了,很是興奮。
寨英鎮(zhèn)落滿完小開設有滾龍藝術、足球、書法等9個社團,舞滾龍是特色民族文化社團,一到課后時間,學生們便學習舞滾龍,享受舞滾龍的快樂。
“為了落實雙減政策,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結合學校的課后服務,我校開設了滾龍藝術社團,把我鎮(zhèn)的非遺文化滾龍藝術引入校園,讓學生從小了解滾龍藝術,會扎、會舞滾龍,從而熱愛滾龍藝術,把其傳承和發(fā)揚光大,也使學生在德智體美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發(fā)展?!闭㈡?zhèn)落滿完小校長楊秀朝說。
據悉,松桃為少數民族聚集地區(qū),有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為更好地落實“雙減”,積極把“苗繡文化”“花鼓文化”等引入校園,豐富了學生課后服務內容,也傳承了民族文化。(記者 龍元彬 侯一帆 謝慧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