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記者 吳昔昔 謝大龍 舒林杰)花鼓是松桃苗鄉(xiāng)民間的一種非遺文化,打花鼓是苗族群眾參與最廣泛的一種民族體育活動,不論是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喜慶豐收、盛大活動、迎接貴賓,還是農閑時節(jié)自娛自樂,都可見到熱鬧喜慶的打花鼓。1994年,正大鎮(zhèn)瓦窯花鼓被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苗族花鼓藝術之鄉(xiāng)"。
身著苗族盛裝的女子在打花鼓 龍元彬 攝
在當地提到花鼓,就必須提到一個人,大家叫他“鼓王”,他就是龍云輝,他高超的花鼓,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為花鼓的發(fā)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龍云輝
“我從小就開始接觸花鼓,認真研究它的時候是05年開始,到現在也有18年了,累計培訓過的學生有上萬人,我想把花鼓的經驗、打法、技法傳承給年輕人和學生,讓他們把花鼓文化傳承下去?!闭箧?zhèn)瓦窯村花鼓傳承人龍云輝說。
原有的花鼓打法是根據日常勞作、祭祀、生活、武術、模仿動物形態(tài)等而創(chuàng)編的,在傳承過程中,一些經典打法和舞蹈形式相繼失傳,現有的打法和舞蹈形式過于老舊,為了創(chuàng)新打法和舞蹈形式,他走遍了整個苗鄉(xiāng)大地,潛心研究創(chuàng)新花鼓打法,創(chuàng)編了四面鼓、八面鼓。
為了更好的保護、傳承花鼓,龍云輝廣收學生,把自己多年潛心研究創(chuàng)新的花鼓,毫無保留的傳給自己的學生,他還走進學校和景區(qū)為其編排花鼓舞,不僅提高了花鼓的知名度,同具備了商業(yè)性,有效的推動了花鼓的傳承。
“在我很小的時候看見老人們打的鼓都比較單調,經過龍老師的創(chuàng)作,新的鼓技、新的動作,使得現在的花鼓更加的豐富,更加的好看?!闭箧?zhèn)瓦窯村村民龍俊榮說。
苗王城里的花鼓表演隊
“我們景區(qū)的花鼓表演隊,里面的成員很多都是龍云輝老師的學生,景區(qū)為他們創(chuàng)造就業(yè)機會,他們利用花鼓表演吸引游客,使得花鼓文化與苗王文化相融合,更好創(chuàng)造旅游經濟效益?!闭箧?zhèn)苗王城講解員吳愛交說。
龍云輝,2017年3月,被評為“銅仁工匠”稱號,還多次榮獲了省、市、縣級的獎項,同時他的花鼓登上了央視大舞臺進行表演,并隨著貴州省和國家的有關藝術團成功出訪了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德國、法國等國家和地區(qū)演出。2009年經過他編導的《鼓之源》參加第九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全國鼓舞鼓樂大賽,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
“這些榮譽只能是代表過去,花鼓文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后要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這個花鼓文化傳承下去?!闭箧?zhèn)瓦窯村花鼓傳承人龍云輝說。
據了解,2013年,松桃成立了花鼓協會,目前已發(fā)展會員107名,我縣把花鼓帶進了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大學,吸納了花鼓愛好者6000余名,培訓學員5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