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wǎng)訊(記者 梁培會 陳薇)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在我縣寨英鎮(zhèn)也有這樣一對父子,他們身穿“火焰藍”,一起并肩作戰(zhàn),默默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寨英古建筑群的守護人,他們便是我縣寨英專職消防隊隊長鄭興明與他的兒子楊濤。
使命融于血肉
寨英古鎮(zhèn)位于我縣西南部,距縣城65公里,是明清民居建筑群,2006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xiàn)存四合院式、三合院式、苗族吊腳樓等居民建筑,房屋均為磚木質(zhì)結構,耐火等級低,存在諸多消防隱患。鄭興明也是從小在這個寨子里長大,1996年,二十來歲的他,懷著保護家鄉(xiāng)的激情和使命,踴躍報名參加了村里組建的義務消防隊,開始做起保護古鎮(zhèn)這份平凡而偉大的工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在古鎮(zhèn)開展救火演練
當記者來到寨英專職消防隊時,50多歲的鄭興明和他的兒子楊濤才剛在古鎮(zhèn)結束一場救火演練,還未來得及脫下厚重的防護服。當被問及20多年來的工作感受,不善言辭的鄭興明表示:“能保護好這個古鎮(zhèn),很開心,也能榮幸”,從鄭興明深邃的眼神里可以看出,古鎮(zhèn)守護人的使命早已在20多年的踐行中融于這個平凡的血肉和靈魂。
25年初心如一
“因為沒有待遇,當時一起進來的人很快就走了,但是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就堅持到了現(xiàn)在”,鄭興明說。
老隊員們學習使用電腦
楊濤教老隊員們使用新設備
確實,對普通人而言,在沒有任何酬勞情況下,去堅持做一件事情,既需要勇氣,更需要恒心和毅力,也正因如此,最初的51人,漸漸地只剩下了鄭興明和李中軍、俞代良3人。二十多年來,他們不僅每年365天不間斷在古鎮(zhèn)里穿梭,筑牢古鎮(zhèn)“防火墻”,還熱心幫助群眾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小問題和煩心事。在做好古鎮(zhèn)“守護人”的同時,也成了寨英群眾的“貼心人”。
在學校開展消防演練
鄭興明教群眾安全用電
夏季為群眾義務送水
古鎮(zhèn)群眾接受采訪
“他們最少都是一天來檢查一次,對衛(wèi)生、電器、線路各方面都進行檢查,特別是我們老年人不懂的電器,包括用電扇、冰箱、電磁爐、煮飯這方面不懂的他們都要來教我們,手把手教,現(xiàn)在我們又安全、又放心,過得很好。”寨英古鎮(zhèn)群眾黃烈洪滿臉笑容地對記者講述道。一路走來,鄭興明把故鄉(xiāng)情懷、為民情懷都踐行在每天的兢兢業(yè)業(yè)中。
永遠沖在第一個
除了做好寨英鎮(zhèn)內(nèi)的消防安全工作外,他們還兼顧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防火救火和搶險救援任務,無論是火災現(xiàn)場還是抗洪一線,鄭興明總是第一個沖在前面,盡全力保障群眾的生命財產(chǎn)安全。
為群眾清除倒在屋頂上的大樹
“當時大家都很餓、很累,只能靠幾片面包充饑,但是也要堅持到救援結束”。隊員騰讓向記者回憶起今年7月1日,在鄧堡村洪水搶險救援中,鄭興明帶領隊員從上午六點開始幫助群眾轉(zhuǎn)移物資、救援被困車輛和群眾的情形。
都說行動是最好的標桿,鄭興明這種恪盡職守、不畏艱險的精神也潛移默化地為他的隊員樹立了好榜樣。
兩代“逆行者”的精神傳承
“我爸他們現(xiàn)在年紀比較大了,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就想把父輩們堅持做消防工作的精神一直傳承下去,和大家一起保護我們美麗的寨英古鎮(zhèn),保護我們的家鄉(xiāng)?!编嵟d明兒子楊濤對記者講述道。
檢查古鎮(zhèn)的消防設備
疫情期間志愿堅守抗疫一線
手握父輩的“接力棒”,2016年畢業(yè)后,楊濤循著父親的足跡走上了消防事業(yè),并在縣消防救援站刻苦訓練三年后,毅然選擇回到寨英與父親并肩作戰(zhàn),把所學的新知識和新技術不厭其煩地教給老一輩消防員們,為古鎮(zhèn)的消防安全再添一道“安全鎖”。
這是兩代“逆行者”的精神傳承,對他們來說既是榮耀,更是責任。前路漫漫,他們將繼續(xù)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矢志不渝踐行初心使命,并肩作戰(zhàn)當好古鎮(zhèn)的“守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