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脫離奮斗的色彩
作者:滕建猛 時間:2021/12/10 11:12:15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關注人數:
茫茫人海,人與人之間是一場緣,是一份懂得,緣分深的人走著走著就走進了心里,緣分淺的人走著走著就淡出了視線。有時候,就是因為聽到一節(jié)課,從某句話中悟出一些道理,足以開啟奮斗的開關。
昨天,在東莞市虎門鎮(zhèn)跟崗研修,聆聽了陳德兵老師的專題講座《語文教學的出路在哪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要想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來談語文教學的出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陳老師一開口,就拋出一個很大的話題,吸引著大家注視的目光。他以一個一線教師的身份,因為親自在教學一線實踐,更加懂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道理,從語文教學的現狀入手,分析各方面的利弊,以自己28年的從教生涯作為底色,所列舉的例子都是自己課堂教學中的實例,讓人聽后受益匪淺。學有所獲,學有所思,學有所用,思維都是在碰撞中產生火花,許多疑難雜癥都是在一線的實踐中解決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教學要敢于懷疑,要有深刻解讀文本的能力,要有合理處理教材的能力,要有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提高了,孩子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是呀,一個老師自己都不喜歡閱讀,又怎么引導學生去閱讀呢?
語文統(tǒng)編教材主編溫儒敏說:“現在語文教學最大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都說得語文者得天下,而現實卻有太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在閱讀中教師不敢示范,害怕寫作,過分依賴多媒體,學校的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研討華而不實,常態(tài)課與公開課兩張皮等等。認真聽完陳老師的專題講座后,引發(fā)了一些個人的思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特別在百度百科查了一下陳德兵老師,才發(fā)現他是全國出名的語文教師,語文功底扎實,是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是語文學科的引路人,扎根在教學一線,他經常手不釋卷,帶著孩子們一起泛舟書海,擁抱經典、親近圣哲。跟著他的腳步,孩子們愛書、迷書,常常廢寢忘食、欲罷不能。他說:此生獻給語文、獻給孩子們,值!我想,不管他身上有多少光環(huán),有一點最重要,他是一名腳踏實地的老師,有自己特有的教學魅力,從語文教學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在講座分享中說,示范是最好的效應,不能脫離奮斗的底色,不能因為當上校長,就丟掉教書育人的本領,不能因為評上高級職稱就泯然眾人矣。多么樸實的話語,直擊人的靈魂深處。無論教的是什么學科,語文是一門最基礎的學科,每一門學科都應該問一問出路在哪里?有了多問幾個為什么的勇氣,就會大大地提高個人能力。
培訓之余,與幾位要好的朋友登上東莞最高的樓,從樓上俯瞰整座城市,華燈初上,流光溢彩,車輛川流不息,分不清哪里是東、哪里是西?改革開放帶來的巨變,從沿海一直延伸到大江南北,每天的變化超出了我們的想象。時代在變化,學生在變化,教師在變化……面對變化的一切,我們需要保持最初的奮斗底色,以不變應萬變。我只是一枚枚小的我,這樣的城市僅僅只是停留一下而已。但是,我的老家有清新的空氣,有綠水青山,有寧靜的生活。不管處在何種境地里,都要有一顆平靜的心。楊絳先生說:“無論人生上到哪一層臺階,階下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亦有人在俯視你。你抬頭自卑,低頭自得,唯有平視,才能看見真實的自己?!睂τ谧约簛碚f,視野是需要拓展的,需要正視個人的不足,在反省中成長和進步。
每一個光鮮亮麗的背后,都有著苦行僧般的自我約束;而每一個星光黯淡的當下,也有一個放縱不拘的自己。人生之路漫長,不能脫離奮斗的底色,選擇做一個自律的人,總能在風雨過后看到不一樣的彩虹。